保卫《资本论》
- 187*324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2-25 10:10:2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文前辅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人类不是在开始一件新的工作,而是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旧工作。
——马克思
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
——列宁
凡一国之历史,其对于民族思想之指示,与民族力量之启发,恒于不知不觉之
间,隐操大柄。
——熊十力
1962年第4期《哲学研究》,发表了吴传启同志的《由抽象上升为具体是辩证的认
识方法》。这个标题的提法,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问题是该文开头的这句话:“这
种逻辑的认识方法,就是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辩证的认识方法,也就是马克思应用于
《资本论》中的基本的逻辑方法……”于是有些青年政治课教师同志,看到这种提法,
再把他们从《资本论》中学到的马克思自己的说法联系起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应用的基本方法,不是辩证的方法么?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
方法或抽象分析的方法,是否就等于辩证的方法呢?3.有人说,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
方法是基本的方法;又有人说,抽象分析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是一回事么?究竟哪
个对?……。(我)有两个主要论点,其一是说,在《资本论》中,应用的基本方法
是辩证方法,不是抽象分析,也不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或其他什么方法;即
使说,后面这两者比较重要,在《资本论》中也应用得比较广泛,那也不能这样去理
解。我的另一个主要论点是和前一个论点相联系的,那是把辩证方法看为总的方法、
基本的方法,其他一切的方法则是从属于辩证方法的,在辩证方法的指导下,对所研
究的总的对象的某些方面、某些场合,作着较为具体的处理的。
——王亚南
写在前面:题外话和题内话
本书历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重要条目,全面检阅这些条目的工作逻
辑,以之为“史眼”,管窥诸种经济形态之“得失成败”。此为中国工作用语之方法论著
作。——作者寄语
似乎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这总是一本“看不懂”的书,忝为方法论著
作。因为它确实没有通常那些作品惯有的体式(“款式”“体例”“形式”“格
式”),不仅书名中缺乏“方法”字眼,而且,内容全不由有关方法论
的“知识”所组装。于是乎,本书作者难免要预前题录,权作“画蛇”。
勒石之功: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
首先,历史和关于真实生活的构境始终是研究的根据,授人无水之
鱼,不若授人有水之鱼。凡一国之经济落后必导致一国经济思想之长久
落后,并非必然之事实,至少是缺乏历史眼光的看法。马克思以19世纪
的德国作为比证,说明历史学派不足以和当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匹敌,
是就资产阶级内部工作体系而言的。德国社会特殊的发展排除了对资产
阶级经济学......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