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6-27 00:01:3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版权信息
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
.作 者:叶嘉莹
责任编辑:魏弈元
目
录
版权信息
序
绪论
第一章 “六艺”的形成
第一节 西周、春秋的国家教育与王官“四教”
第二节 定本与赋义:从王教之典到孔门圣典
第三节 战国儒学的分化与“六艺”说之提出
第四节 汉初儒学与“六艺”说之确立
第二章 两汉官定经目的制度演变
第一节 从孔门圣典到帝国经典
第二节 “师法博士”制的确立与早期调整
第三节 刘歆争立古文经与今古学的对立
第四节 王莽持政时期的经目改革
第五节 东汉经目制度的重建
第三章 两汉“五经”说的学理重构
第一节 两汉之际重建“五经”说的契机
第二节 《汉书·艺文志》所见“五经”说
第三节 《白虎通·五经》所见“五经”说
第四章 魏晋至隋唐经目演变
第一节 郑学一统:魏初经目新变
第二节 郑王分庭:曹魏后期的学术与政治
第三节 繁简依违:两晋官学经目的调整
第四节 儒玄之争:南北朝经目沿革
第五节 多元归一:一元化的唐代经目
第五章 宋学的发展与官定“四书五经”的形成
第一节 熙宁变法与王安石经目改革
第二节 南宋“六经”制度
第三节 从“六经五书”到“四书五经”
第六章 民间经学力量的上升与“十三经”的确立
第一节 南宋至明初的“十四经”说
第二节 《十三经注疏》的初次汇印及其经学史意义
第三节 明中期汉学思潮的兴起与“十三经”的正式确立
附录一:北京市文物局藏元刻明修本《十三经注疏》各书刻工名录
附录二:北京市文物局本《十三经注疏》刻工籍贯可考者所刻书(瞿目
所载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
袁行霈
该生自从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刻苦勤奋,成绩十分优秀。他
撰写的有关经学的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包括核心期刊和集刊
在内的各种刊物上,已经引起校内外同行的注意。参加过马来
西亚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发表的论文深受好评。
其博士论文的选题是经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至今学术
界尚无专门系统的研究。经学是难度很大而又亟待振兴的一门
学科,这篇论文的选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问题复杂,必须
掌握大量的资料并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才能入手。该生不满
足于一般过程的描述,还能深入阐释其嬗变的社会政治原因,
并对一些细节加以考证。作者认真钻研了大量第一手文献资
料,注重实证,又不乏理论思考,善于将文献资料放到历史、
政治、文化等领域中加以分析,表现出可贵的综合研究的能
力。其中关于战国时期儒学的地域分布与“六艺”之提出的论
述,关于两汉“五经”说学理重构的阐释,关于日传本《古文
孝经孔传》真伪的考辨,关于宋代官定“四书五经”的形成与
当时政治之关系的考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