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8-30 23:11:4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4
Chapter_5
Chapter_1
阎育苏 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
第一部分 在教室中
目的
1.帮助学生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这个任务并不很简单,它需要时
间、
实践、热忱以及健全合理的原则。
学生应当有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经验。但是如果让他独自面对问题而得
不
到任何帮助或者帮助得不够。那么他很可能没有进步。但若教师对他帮
助过多,
那么学生却又无事可干,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应当不多不少,恰使学生有
一份合
理的工作。
如果学生不太能够独立工作,那末教师也至少应当使他感觉自己是在独
立
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考虑周到地、不显眼地帮助学生。
不过,对学生的帮助最好是顺乎自然。教师对学生应当设身处地,应当
了
解学生情况,应当弄清学生正在想什么,并且提出一个学生自己可能会
产生的
问题,或者指出一个学生自己可能会想出来的步骤。
2.问题、建议、思维活动
在打算对学生进行有效、不显眼而又自然的帮助时,教师不免一而再,
再
而三地提出一些相同的问题,指出一些相同的步骤。这样,在大量的问
题中,
我们总是问:未知数是什么?我们可以变换提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提
问同一个
问题:求什么?你想找到什么?你假定求的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目的是把
学生的注
意力集中到未知数上。有时,我们用一条建议:看着未知数,来更为自
然地达
到同一效果。问题与建议都以同一效果为目的:即企图引起同样的思维
活动。
从作者看来,在与学生讨论的问题中,收集一些典型的有用问题和建
议,
并加以分类是有价值的。前面这张表就包含了这类经过仔细挑选与安排
的问题
和建议;它们对于那些能独立解题的人也同样有用。读者充分熟悉这张
表并且
看出在建议之后所应采取的行动之后,他会感到这张表中所间接列举的
是对解
题很有用的典型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在表中的次序是按其发生的可
能性大
小排列的。
3.普遍性
表中所提问题与建议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普遍性,例如:未知数是什么?
已
知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普遍适用的,对于所有各类问
题,我们
提出这些问题都会取得良好效果。它们的用途不限于任何题目。我们的
问题可
以是代数的或几何的,数学的或非数学的,理论的或实际的,一个严肃
的问题
或仅仅是个谜语。这没什么差别,上述问题都是有意义的,而且有助于
我们解
题。
事实上,还存在一个限制,不过这与论题无关。表中某些问题与建议,
只
能用于“求解题”而不能用于“求证题”。如果我们的问题属于后者,则必
须
采用别的提问方法,见......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