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20 20:41:2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錄
Content
前言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二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第四章 感覺
第五章 知覺
第六章 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第七章 學習和行為分析
第八章 記憶
第九章 認知過程
第十章 智力與智力測驗
第十一章:人的畢生發展
第十二章 動機
第十三章 情緒、壓力和健康
第十四章 理解人類人格
第十五章 心理障礙
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
第十七章 社會過程與關係
第十八章 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
前言
心理學與生活 作者: [美]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壘,王甦等 譯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一、心理學為何獨具特色
1、定義
心理學(psychology):關於個體的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的研究。
科學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
驟。這種方法用客觀收集到的信息作為得出結論的事實基礎。(另定義
見第二章)
行為(behavior):機體適應環境的方式。
2、心理學的目標
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提高人類生活的
質量。
(1)描述發生的事情
行為數據(behavioral data):是關於機體的行為和行為發生時環境的
觀察報告。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按照事實的本相去收集它們
(2)解釋發生的事情
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行為的這些內部決
定因素叫做機體變數(organismic variables)。也稱秉性變數(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對行為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數(environmental)或情境變數
(situational)。
(3)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中的預測量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
定的關係將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通常依據它們能多好地做出精確且
全面的預測來判斷它們的優劣。
科學的預測也必須被足夠精確地加以敘述,指出是什麼樣的機制把
那些事件與特定的預測物聯繫起來。說明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行為將會改
變。
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1、 心理學的歷史根基
(1)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心理的內容
科學方法、精確的度量以及數據的統計方法的強調,是馮特心理學
的傳統特色。
內省法,即由個體系統地檢查自己有關特定感官經驗的思維和感
覺。
結構主義即心理和行為的結構的研究。
所有的人類精神經驗都可以作為基本成分的聯合來理解。這個觀點
的目標是通過分析感覺的構成因素以及其他組成個體精神生活的體驗,
來揭示人類心理的潛在結構。
(2)機能主義(functio......
评论
发表评论